由大鹏导演、主演的电影《长安的荔枝》有望成为春节档之后首部票房突破5亿的国产片。
根据猫眼专业版实时数据,截至7月26日22时,《长安的荔枝》累计票房来到4.39亿,预测内地总票房较前日略有提高来到8.37亿。
今夏的“荔枝热”从线下延烧至线上,剧版《长安的荔枝》6月初上线,完播不久后,影版接力上映。尽管剧版捷足先登,电影版凭借更突出的口碑,成为这个暑期档截至目前表现最好的国产电影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,根据晚唐诗人杜牧的诗句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,对荔枝的转运之旅展开想象,讲述唐代小吏李善德破除艰难险阻,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转运至长安的故事。
如何完成这项“不可能的任务”只是影片的看点之一,主人公李善德的遭遇,引发了许多大城市打工人的共鸣。一个勤恳认真的老实人,某天突然被从天而降的大饼砸中,以为能就此改变命运,殊不知自己只是被安排好的“背锅侠”。
“加班加点做的方案被抢功,和李善德一模一样”,许多人在唐代小吏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。电影里,李善德完成任务,保住了小命,还能对杨国忠发出灵魂拷问,抨击溃烂腐败的系统。现实中,又有几个李善德能在以卵击石的斗争中全身而退。
在一次电影路演中,大鹏说,拍摄期间剧组的口号是“人人都是李善德”,直到某天他看到一条评论称,“我们不是李善德”。李善德从小地方来到长安城,明算科及第入职上林署,被“荔枝使”大饼砸到,“很多人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。我们普通到只是李善德路过的黄草驿站里的驿夫和流民,只是荔枝树上结着的荔枝。李善德有更好的机会,而我们只是普通的大多数。”
大鹏希望,电影能够让观众看到普通人的力量:“希望大家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竭尽全力,也有勇于掀桌的勇气。”
打工人的辛酸史
《长安的荔枝》的主演阵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去年贺岁档上映的职场喜剧《年会不能停!》。由大鹏、白客、庄达菲主演,董润年执导的《年会不能停!》凭借对职场生态的辛辣讽刺,精巧的包袱和笑点设计,斩获12.92亿票房。优质职场喜剧的稀缺性,使得该片成为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由大鹏执导,沿用了《年会不能停!》的主演阵容,大厂三人组“穿越”到古代,仍是并肩同行的好友。尽管两部影片设定在不同时空,本质上都是对当代职场种种荒谬之事的描摹和讽刺。《长安的荔枝》开篇,几乎可以与当代打工人的处境实现无缝对接。
42岁的李善德劳碌半生还是个基层员工,历经生活捶打,已从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变成了颓唐窝囊的中年人,耗尽积蓄购置二手房,背上了高昂贷款,但总算有了一处安居之所,开始憧憬平淡幸福的生活。很多观众看到这里便开始苦笑,纵然隔着一千多年,李善德的处境熟悉得让人心疼。
在工作中,李善德矜矜业业,因业务能力出众,接了许多职能之外的活儿,但不通人情,不够圆融,被同事排挤,被上司视为眼中钉。于是,人人避之不及的“荔枝使”的差事便交到了他的手中。圣人下令,要在贵妃诞日之前,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,可荔枝“一日色变,两日香变,三日味变”,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,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如果说今天的打工人搞砸了,无非是劝退,李善德要是搞砸了,那是死罪。
影片将小小打工人李善德置于极端情境之中,他能否顺利通关,如何克服艰难险阻完成任务,成为影片前半程最大看点。李善德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,制定了一套严密的荔枝转运方案,使不可能成为可能,眼看着能立功了,却被嫉贤妒能的奸臣盯上,于是又一次陷入险境。
影片后半程的情节密度、剧情张力较之前半部分更强,从一个小人物绝境重生的逆袭之旅又升华了一层,批判骄奢淫逸、昏聩无度,视民众为草芥的统治阶层。当李善德成为这荒谬指令的执行者,便也成为助纣为虐的一环,看着惨死的驿夫和失去家园的流民,他无法置身事外,于是决定豁出命来,也要将这荔枝背后的劳民伤财向杨国忠和盘托出。
许多观众在影片尾声处的一幕高潮段落落泪。不过数日光景,历经磨难,死里逃生的李善德已是满头白发,形容枯槁。他孤身一人,紧搂着最后一坛鲜荔,在马背上起起伏伏,背上的行囊裂开一道口,行囊里满载着李善德承诺为妻子带去的木棉花,木棉花从裂缝中涌出,洒下一片血红,这也是五千里路途中,底层百姓的血与泪。这也正是“长安回望绣成堆,山顶千门次第开。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的具象化表现。
影剧版为何口碑不一
看完《长安的荔枝》,不难理解马伯庸的小说为何成为影视改编的热门选择。马伯庸小说的特点在于探索历史的可能性,擅长从小人物的视角,对宏大历史事件展开想象,用较为当代的语言和密集的现代梗,填平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空沟壑。
马伯庸的笔触富于画面感,方便读者或观众代入其中。从行文上看,比网络小说更具深度和文学性,比严肃文学更通俗,阅读门槛适中,雅俗共赏。
由此,马伯庸成为近年作品影视化次数最多的作家之一。自2018年《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》开始,他的多部小说已经被影视化,其中一些作品比如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不止拥有影视版本,还被搬上了舞台,改编成话剧和音乐剧,或被打造为与影视剧联动的文旅项目,比如《风起洛阳》VR剧场。马伯庸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文学圈,辐射至各个领域。
不过,与高涨的改编热度相比,马伯庸小说影视化并非都能成功,梳理过往战绩,可以说大多数表现平平。口碑与市场反馈最好的一部还是2019年的《长安十二时辰》,该剧对服化道的考究和对盛唐气象的刻画,引发的讨论从剧情本身延伸至唐代风物。
同一个IP的不同版本,市场反馈也不尽相同,《长安的荔枝》的电影版和剧集版在读者和观众当中的口碑不一,可以被视为典型案例供创作者研究。今年暑期率先开播的剧版《长安的荔枝》占据了先发优势,且主创阵容不俗,曾备受期待。制片方之一留白影视改编过马伯庸多部作品,比如《长安十二时辰》《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》《风起洛阳》,此外,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《狂飙》;导演曹盾执导过《长安十二时辰》,在古装剧方面经验丰富。主演雷佳音、岳云鹏也有一定的观众缘。
这样一部奔着爆款去的古装巨制却没能收获预期效果,原因较为复杂。批评的焦点大多集中于情节注水、节奏拖沓。《长安的荔枝》是一部九万字的小说,而剧集是35集的长剧,将一部体量不大,线索也不算繁杂的小说改编成长剧,难免加入新的人物、新的支线剧情,若改编得当能够丰富剧情,但如果较为生硬,便会落得毁原著的骂名。剧版的几个改编被原著读者视为“大雷”,比如开篇就将李善德的妻子写死,加入了小舅子郑平安一角,稀释荔枝转运主线情节,加强谍战权谋戏,线头过于纠缠繁杂等。
电影版大体遵循原著主线情节,几处改编也较为妥当,比如李善德的妻子拥有了姓名“郑玉婷”,也拥有了更鲜明的个性和灵魂,对胡商苏谅和忠仆林邑奴的改编也比较成功地推动了剧情。若能实现预测票房数字,那么《长安的荔枝》将刷新《古董局中局》于2021年创造的4.29亿票房,成为马伯庸原著改编电影中,市场表现最好的一部。
“马伯庸热”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,公开信息显示,由马伯庸担任编剧,或由其小说改编的待播、待映作品还有《两京十五日》《食南之徒》《大医》《孔雀东南飞》《敦煌英雄》《大明书商》等十余部,播出或上映日期从今年排到了2030年。小说畅销并不必然为影视版带来相应热度,《长安的荔枝》的票房纪录能否被这些后来者超越,考验着各个主创的改编能力。
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,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:banquan@yicai.com 文章作者葛怡婷
影视内容与投资趋势 相关阅读2025暑期档总票房破35亿
40 07-17 17:07不仅是2025年上半年国产电影贡献了绝大部分票房,这种趋势在前几年已慢慢形成。
8 575 07-12 21:132025年暑期档表现渐入佳境,截至7月7日累计票房已突破26亿元。
9 220 07-07 12:492025上半年总票房达292.31亿元,同比增长22.91%。
468 07-02 19:40它以日本长野县为主要故事舞台,讲述柯南、小兰、毛利小五郎等主线人物与剧场版首次登场的“长野三人组”联手破案的故事。
125 06-30 10:5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免息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