搅得纷纷扬扬多年的爱泼斯坦案,大概又要不了了之了,曾经豪言要公布名单的特朗普,这次又玩起了“继续打脸,你能奈我何”的把戏。
去年竞选的时节,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,特朗普还信誓旦旦地说:“一旦当选,马上公布爱泼斯坦的客户名单。”今年一上台,他在记者面前还自夸:“名单就在我手里,不久就会揭晓。”可谁知道,不到几天,《环球时报》7月7日就报道说,美国《Axios》网站披露,司法部和FBI联合出具备忘录,内容写得清清楚楚:“经过评估,所谓的客户名单根本不存在,爱泼斯坦是自杀的,没有外部干预。”这下,这起牵扯到权贵、性侵和暗黑黑幕的大案,似乎也就此画上句号了。
这一招,连美国本土网友都骂“把民众当傻子耍”。你得知道,爱泼斯坦案自2008年第一次被曝光,到2019年他在监狱里“自杀”,再到之后多位受害者控诉“权贵参与性交易”,全世界的舆论早就把“客户名单”看成揭示美国上层黑暗的重要证据。2021年,美国法院还公布过一些文件,里面提到英国的安德鲁王子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之类的名字;到2023年,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甚至暗示“名单里还有更厉害的人物”。结果现在突然说“不存在”,显然把民众的好奇心和怒火当空气。
这出“名单不见了”的戏码,毫无疑问又是特朗普惯用的“舆论操控”手法。这招他玩得那是炉火纯青。上台没多长时间,他就三天两头抛出“接管加沙”“对欧洲加税”等轰动消息,爱泼斯坦案里的“名单消失”不过是这套路的延续:先抛出“公布名单”的承诺,吸引人们关注,等热度升起来以后,再扯出“根本没有”这个结论,把矛盾给一带而过。反正民众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下个大事吸引走。
也有一些比较理性的美国媒体分析,觉得特朗普这么做其实是有理由的,主要是“及时止损”。要是真公布名单,那可能得罪整整一圈精英阶层;要是不公布,又会被选民骂“说话不算数”。用中国那句老话来说,就是“两害相权取其轻”,所以“名单不存在”成了最“保险”的选项,反正没证据,谁也追不出个所以然来。
但事儿是,玩多了这舆论游戏,代价还挺大。美国社会早就分得很开,特朗普这一操“舆论盐”往伤口上一撒,矛盾反倒更火上浇油。这次爱泼斯坦案的“烂尾”,让老百姓对司法的公正感彻底没信心 —— 连那些关乎权贵的核心证据都能“凭空蒸发”,普通人的案子还能信谁呢?
接下来,要是真的有什么“异动”,说不定就轮到马斯克自己出场了。毕竟这位科技界的大佬最近成立了“美国党”,对特朗普的地盘儿构成了威胁。之前还提过类似“特朗普名字出现在爱泼斯坦档案里”的话,反正真相一直都跑不到台前,关键是只要不符合特朗普的利益,干脆就简单粗暴地“就地消失”。
看看美国政治长河,从“水门事件”到“通俄门”,每次“证据不见了”的事都在不断伤害政府的信用。现如今,特朗普玩儿的那些把戏,不过是让这种信用透支得更快了些。漠视公平和真相,媒体和舆论似乎成了治理的“主调”,美国社会的炸弹,恐怕真要炸开了。
免息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