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:丹青
图片
图片
图片
咳 嗽咳嗽是指肺失宣降,肺气上逆作声,或伴咳吐痰液,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。西医学中急慢性支气管炎、部分支气管扩张症、慢性咽炎、咳嗽变异性哮喘等以咳嗽为主要表现时,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。一、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咳嗽可分为外感、内伤两大类。外感咳嗽多为新病,起病急,病程短,常有肺卫表证,一般属邪实,包括风寒袭肺证、风热犯表证、风燥伤肺证等;内伤咳嗽多为久病,常反复发作,可见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,多为虚实夹杂,包括痰湿蕴肺证、痰热郁肺证、肺阴亏耗证,临床也可见肝火犯肺证。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。外感咳嗽,应祛邪利肺,按病邪性质给予散寒、清热、润燥等方法。内伤咳嗽,治疗需辨邪正虚实,标实为主者,治以祛邪止咳。本虚为主者,治以扶正补虚。由于五脏六腑皆令人咳,因此,除直接治肺外,还应从整体出发,调理相关脏腑。图片
二、辨证论治
·(一)风寒袭肺证
【症状】咳嗽声重,气急,咽痒,咳痰稀薄色白,常伴鼻塞,流清涕,头痛,肢体酸楚,或见恶寒、发热、无汗等风寒表证。舌苔薄白,脉浮或浮紧。
【治法】疏风散寒,宣肺止咳。
【方剂应用】
1.基础方剂
三拗汤(麻黄、杏仁、甘草)合止嗽散(桔梗、荆芥、甘草、白前、陈皮、百部、紫苑)加减。
2.合理用药与用药指导
(1)饮片选择:三拗汤出自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止嗽散出自清代《医学心悟》。选用生甘草,取其清热解毒之效,协同麻、杏利气祛痰;生麻黄,发汗解表力强;苦杏仁有小毒,炒后毒性降低,长于温散肺寒;生荆芥,性微温,解表散风力强;白前、紫莞、百部均为蜜炙品,增强润肺止咳的功效。
(2)剂量建议:杏仁有小毒,用量不宜过大,常规使用剂量为5~10g。麻黄中所含麻黄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,用量也不宜过大,《药典》规定其内服剂量为2~10g。
(3)煎法服法:水煎温服,每日2~3次,餐后服用。本方为宣散之品,煎煮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降低疗效。炒杏仁宜捣碎,后下。本方含有麻黄,运动员禁用,心脏病、高血压患者慎用,表虚自汗、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服。
【中成药应用】
1. 常用中成药(表6-2-1)
图片
2.合理用药与用药指导
孕妇慎用通宣理肺丸、风寒咳嗽丸。儿童、年老体弱者及过敏体质者慎用三拗片。心脏病、高血压、青光眼患者慎用通宣理肺丸、风寒咳嗽丸、三拗片。风热或痰热咳嗽、阴虚干咳者均当慎用通宣理肺丸、风寒咳嗽丸、杏苏止咳糖浆。
三、健康指导
1.饮食宜忌
外感咳嗽治当祛邪利肺,宜选用宣肃肺气、疏散外邪之品,忌用敛肺、收涩的镇咳药,以免郁遏肺气,不能达邪外出。内伤咳嗽治当酌情兼顾标本虚实的主次,宜选用祛邪兼补正之品,忌用宣散之品,以免耗损阴液,伤及肺气,正气更虚。慢性咳嗽若反复发作,尤其应当注意起居饮食的调护,可根据病情适当选择食梨、萝卜、山药、百合、荸荠、批把等食物。
2.日常调护
初患咳嗽者,如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,应及时治疗,注意休息,同时避免服用温补性中药。内伤咳嗽在缓解期间,应遵照“缓则治其本”的原则,补虚固本以图根治。对于咳嗽的预防,首先应注意气候变化,做好防寒保暖,避免受凉。其次要注意戒烟酒,饮食宜清淡,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。同时还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,以增强体质,提高抗病能力。
图片
连载1
图片
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,不代表本刊观点,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
文章来源:《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》杏林自诊转载仅为传播行业信息,不做商业用途。若转载不当,请联系:28331285@163.com删除,感谢原作者的辛劳付出。文中插入广告与本公众号无关。
图片
杏林自诊服务内容
图片
我们基于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药执业人员资格认证中心》课程系列为蓝本,开始系统介绍正本清源的中医药基础理论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免息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